2024年11月11日,以“AI for Science双螺旋引擎驱动科研新范式”为主题的科学智能创新论坛在复旦大学召开。在此次论坛上,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(上智院)联合复旦大学、集智科学研究中心与阿里云共同发布了“科学智能前沿观察”,系统梳理了当前科学智能领域的十大前沿研究方向。这十个研究方向围绕AI for Science、Science for AI与科学智能基础设施三个维度展开,标志着A与基础科学的深层次地融合正在迅速发展。
在“AI for Science”方面,提到的前沿方向包括垂直领域的科学大模型、融入先验知识的AI模型、基于大语言模型(LLM)的科学研究、提出假设到自动验证的AI科学家以及复杂世界中的多智能体建模。这些研究不仅推陈出新,还是解决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,预示着科学研究方式的未来趋势。
“Science for AI”则涵盖了物理世界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和可解释的AI新架构。这表明科学探索与人工智能的相互启发,正在推动AI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应用。科学智能基础设施方面的前沿技术,如合成数据与新型智能计算,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稳固的基础,这对AI系统的训练和实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。
复旦大学的漆远教授在论坛中表示,AI与基础科学的深层次地融合将开启新的科研范式。借用双螺旋结构的比喻,AI将不断推动科学研究的前沿,而基于科学启发的AI也将为实现人工通用智能(AGI)提供支撑。对于未来,漆教授展望道,即将会有更多的科学智能研究成果攀升至诺贝尔奖的高度。
“科学智能前沿观察”报告的发布,旨在鼓励AI与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深层次地融合、无缝合作,以共同探索科学智能的新境界。漆教授的景愿是培养出能够自主发现复杂世界未知规律的“AI爱因斯坦”,这不仅是科学的期待,也是一种关于未来的憧憬。
这一新兴领域对于升华科学研究能力、提升研究效率无疑会形成巨大的推动。随着AI技术的快速演进,科学研究的所有的环节都将被重新审视和设计。尤其是在科研工作日益复杂、数据量剧增的今天,AI的介入将使科学家们能够更迅速地识别、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。
然而,这一发展也伴随着潜在的伦理和社会风险。例如,如何确保AI技术的公正性与可解释性,如何平衡科学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,将是业内专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。社会各界一定要保持理性与警觉,积极推动AI技术的健康应用与发展。
总体来看,此次“科学智能前沿观察”的发布,充分体现了AI在科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与影响力。随着AI技术持续创新,科研新范式的形成势必将引领科学研究的新潮流,推动人类对于自然规律更深刻的理解与探索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上一篇:大企业的责任|微观视界